用舞台激活戏曲传承的力量

时间:2025-05-29 01:48:35 来源:西门庆电影

比赛现场

近日,用舞合肥市第三届“玉兰杯”戏曲大赛在合肥广电中心1500平方米演播大厅开赛。台激选手们在舞台上切磋交流、活戏一展风采。曲传他们的力量表演犹如裹挟着泥土芬芳的清风,吹进了戏迷的用舞心田。

从2016年至今,台激“玉兰杯”戏曲大赛已举办到第三届,活戏从小试牛刀到逐渐成为有影响力的曲传品牌戏曲赛事,这一创新不断的力量大赛不仅为各类戏曲人提供了展示、提升技艺的用舞舞台,也向社会持续释放着合肥高度重视优秀传统文化、台激大力振兴戏曲的活戏信号。在“玉兰杯”戏曲大赛的曲传舞台上成长

在首届“玉兰杯”戏曲大赛上,大赛评委之一的力量王秀琴曾盛赞:“这种形式的比赛如果能继续办下去,一定能很好地推动合肥戏曲艺术的繁荣与发展。”时隔两年,举办至第三届的“玉兰杯”果然未负众望。

合肥雨中语文化传媒有限公司负责人宣祥友又来到了“玉兰杯”戏曲大赛,他已连续三年带着戏曲团队来参赛。初次参赛时,这个团队不过是刚成立两年的草根团队,如今已是我市知名民营戏曲院团。去年8月,由该院团创作表演的庐剧大戏《情意缘》在北京长安大剧院上演,为我省民营庐剧院团进京展演开了先河。“我要感谢‘玉兰杯’戏曲大赛。第一年参赛时,《情意缘》刚刚创作,我信心还不是很足,但通过比赛,不仅历练了团队,也结识了很多知名的民间戏曲人,我还邀请他们来为这部戏助阵。”宣祥友回忆道。到第二届时,宣祥友团队便用《情意缘》选段参赛。“一个新剧目需要在专业舞台上来呈现,通过现场专家老师的点评,找出其中不足,这样便于团队不断进行打磨、提高。”

今年,宣祥友团队在这个舞台上首演了创新版庐剧《孟姜女》选段。“我们结合现代人的审美情趣对原有的唱词与音乐进行了创新,这次首推该选段,就是想看看观众的反响,如果这种创新的模式符合观众需求,我们将对全剧进行创新,而从反馈来看,这完全可以。”

不仅是民营戏曲院团在这方舞台有所收获,年轻的专业戏曲演员也在比赛中成长。朱敏是合肥演艺股份有限公司合肥庐剧院的演员。第二次参加“玉兰杯”戏曲大赛,在她看来,“玉兰杯”为年轻的庐剧演员提供了一个广泛学习的平台,“参加比赛的不乏前辈和老师。和他们同台竞技,可以近距离观摩他们的舞台表现,吸取经验,机会难能可贵。”

为戏曲艺术再次生根发芽“丰土肥田”

戏曲艺术的兴衰存废,不仅在于戏曲自身的文化底气,更在于它赖以生存的文化土壤。近年来,合肥高度重视戏曲艺术的传承发展,为戏曲艺术再次生根发芽“丰土肥田”。“玉兰杯”戏曲大赛的举办便是生动的注脚之一。

“玉兰杯”每一年都有变化。每一次变化都源自民间戏曲力量的壮大,而每一次变化又为戏曲在合肥的传承与发展积蓄着更大的力量。首届“玉兰杯”戏曲大赛举办时,还未将参赛选手分为专业组和业余组进行,随着大赛影响力的扩大,越来越多的业余选手积极参赛,于是在第二届时,为保证大赛公平公正,主办方通过改革赛制,让专业和业余选手分而赛之。今年,主办方将参赛选手的岁数从18至45周岁,放宽到了18至50周岁。这让更多的人得以跻身这场大赛。

1988年出生的曹培强从小耳濡目染,爱上了庐剧。虽然没有专业学过庐剧,但却凭借着浓厚的兴趣,对庐剧不离不弃。去年,参加了“玉兰杯”业余组的比赛,一下子打开了他的视野。“从来没有和那么多戏曲票友同台表演,更没有专业老师为我点评过,去年我便对自己说,以后一定要坚持参加‘玉兰杯’。今年我又来了。”曹培强现在已经加入民营戏曲院团,将庐剧变成了自己一生追求的理想。

来自肥西县桃花镇的徐贤秀“心情激动”地在台上表演了京剧《梅兰芳》选段。“激动是因为我真真切切地感受到戏曲的春天回来了。”徐贤秀一边卸妆一边说着,她曾是庐剧院团的专业演员,但无奈戏曲遭遇寒冬,她被迫转行。“这两年眼看着戏曲氛围越来越浓厚,我又唱回了老本行,还受邀到学校为孩子们讲过戏曲课。看到孩子们开始接触戏曲了,这种幸福感无以言表。”

·本报记者方偲/文戴璐/摄·

推荐内容